5月11日,科研部、校团委在修德楼202阶教联合举办校园文化浸润行动之“名家讲堂”活动,邀请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高鸣举行“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主题讲座。讲座由科研部副部长闫春主持,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00多人参加讲座。
高鸣从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有关农村改革的重要论述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案例,详细剖析了公报对我国农村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思路设计,深刻总结了我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全会精神的系统解读,在场师生对我国农村改革的政策内涵和顶层部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高鸣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进行了梳理,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改革历程划分为五个重要阶段,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现实案例,生动展现了每个阶段的改革重点和成就。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土地改革,到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再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取消农业税和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直至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的农村改革深化,让在场师生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脉络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
高鸣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的三条重要经验:党旗引领改革航向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党的全面领导不仅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更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组织执行力的强化,确保了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小步快走,试点先行”策略有效降低了改革风险,通过在特定区域或领域进行试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为全国范围内的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实践,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最后,高鸣从四个方面展望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未来方向,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增权赋能激活农民潜力。他强调,未来我国农村改革将继续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依靠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系统深入、气氛活跃、效果显著,高鸣以轻松幽默的讲课风格、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营造了活跃且富有启发性的学术氛围,让本科生和研究生感受到我国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复杂挑战,激发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和勇气,学习从国家宏观政策入手遴选学科专业竞赛主题的技巧;让教师和研究生领悟从国家政策入手寻找有价值研究主题的方法思路,鼓舞他们围绕国家战略开展“顶天立地”的学术探索,坚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和信心。

(科研部 胡涛供稿)